|
注意!注意! 一個新冠病毒“新選手”出現 它是一種名為 CH.1.1的奧密克戎亞變種 屬于主流毒株BA.2.75的一個分支 更具傳染性和免疫逃避性
CH.1.1被澳大利亞病毒專家Mike Honey命名為“Orthrus”(希臘神話中的雙頭犬)。研究顯示,較其他新冠病毒亞變種,它有可能更具傳染性和免疫逃避性,并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周六(28日),CH.1.1占美國病例的1.5%,占比比例位列第五。從數據來看,奧密克戎亞變種XBB.1.5在美國迅速蔓延,已取代BQ.1.1成為美國的頭號新冠病毒變種,占總病例的61.3%。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上周發布的一篇預印本論文稱,CH.1.1去年秋季在東南亞出現,現在新西蘭部分地區有約三分之一的感染是由CH.1.1引起的。該預印論文指出,CH.1.1在S蛋白中發現了一種名為L452R的突變。這種突變通常在奧密克戎變種中是看不到的,而在德爾塔毒株中曾出現過,這一點令人擔憂。
這也就意味著,CH.1.1可能會較其他奧密克戎毒株更具有傳染能力。此外論文中還提到,CH.1.1還能很好地與ACE2受體結合,ACE2是介導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受體。
這說明該病毒有可能覆蓋由先前感染或接種疫苗產生的部分抗體,從而產生更強的免疫逃避,并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 介紹春節期間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本輪疫情還是以 BA.5.2、BF.7為主要流行株
目前全國整體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平
據中疾控介紹:從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來,我國一直開展新冠病毒的變異株監測工作,也為早期疫情流調溯源提供了重要線索和支撐。同時這個過程也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數據。根據監測數據顯示,本輪疫情還是以BA.5.2、BF.7為主要流行株,目前沒有監測到其他優勢病毒株。
春節假期期間,中疾控收到全國各。▍^市)上報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1421條,經過分析發現它們有11個進化分支,仍舊以BA.5.2、BF.7為主,沒有發現新的變異株輸入。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春節期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門持續做好服務保障,廣大醫務人員和各行業工作者堅守崗位,防控工作平穩有序,“乙類乙管”措施落地見效。目前全國整體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穩步下降態勢。
春節后返程人流增加,要做好交通工具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做好個人防護。
農村仍然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始終緊盯關鍵環節,做好重點人群健康監測,全力保障群眾的就醫用藥需求。
隨著出入境人員增加,要持續開展疫情監測,動態掌握疫情流行趨勢和病毒變異等情況。
元宵節就在本周日 馬上也要開學了 不少學校發布開學告知書 開學前一天做一次抗原 或核酸檢測
杭州部分學校開學告知書提到,開學前一天做一次抗原或核酸檢測;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應及時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如實填寫《健康異常情況填報表》并報告學校,如檢測結果為陽性,延遲返校。
不少學校的開學返校告知書中,都提到了開學前一周的健康監測。開學返校前一周,學生居家每日開展測量體溫和新冠感染相關臨床癥狀觀察等健康自測。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應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如實填寫《健康異常情況填報表》。如檢測結果為陽性,延遲返校。
針對學生開學前 做抗原或核酸檢測 在近日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中也有明確 高等學校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 對校內從事重點人員 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核酸或抗原檢測 中小學校和幼兒園 可根據實際需要和條件 開展師生篩檢、輪檢、抽檢等 適宜的抗原或核酸檢測
該指南第三篇“重點機構”中的《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對校園疫情防控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30個要點梳理——
各級各類學校
1.沒有疫情的學校,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
2.疫情流行高峰期間,中小學校、幼兒園采取嚴格的封閉管理,高?蓪嵤┓謪^管理。
3.疫情解除后,高校、職業院校、中小學校要及時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幼兒園要及時恢復開園。
4.學校組織工作力量加強師生日常健康監測,提醒督促師生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時,不帶病到校工作或學習。
5.開學返校前一周,學生居家每日開展測量體溫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臨床癥狀觀察等健康自測,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要檢測抗原或核酸,如檢測結果確認感染病毒,須如實報告學校,延遲返校。師生返校后連續7天開展健康監測,盡量減少聚集性活動。
6.師生入校時測量體溫,發現發熱等癥狀師生及時采取留觀等相應措施。
7.學校在校舍入口、樓梯入口、電梯入口等位置擺放共用消毒用品,師生員工進出時可自行做好衛生消毒。
8.加強食品和飲用水安全管理,食堂餐桌安裝隔板,學生錯峰就餐,有條件的設立單向流動通道。
9.加大圖書館桌椅間距,合理分配空間,保持安全距離。
10.有條件的地方和學?赏ㄟ^適當減小班額,加大桌椅間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離。
11.細化校內感染者分級診療辦法:中型病例轉診至亞定點醫院;以肺炎為主要表現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以基礎疾病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轉診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級醫院。
12.學校協同對口醫院開展多場景、實操性轉診救治應急轉運演練,及時發現解決堵點和漏洞,提高轉運效率,確保一旦出現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迅速激活綠色通道應急救助體系,快速精準響應,做到“點對點”“人對人”流暢對接。
13.學校在保護好隱私的前提下摸清學生疫苗接種、感染病毒、患有基礎疾病和身體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師生底數,建檔立卡,跟進服務,并建立兜底幫扶機制,會同社區開展師生重點人群健康調查,開展健康管理。
14.各級各類學校按照人口總數的15%-20%動態儲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癥治療藥物,包括退燒、止咳、止瀉等藥品。根據師生在校學習期間加強自身健康狀況監測需要,儲備充足的抗原檢測試劑。根據師生日常防護需要,儲備足夠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測溫設備等常用防疫物資,并確保有2 周以上的儲備量。
15.針對不同表現形式的突出心理問題,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強、常態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導和援助,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及時化解學生恐慌、焦慮等負面情緒。強化心理重癥和危機識別與干預,及時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16.學校加強對感染師生康復期的健康指導,引導師生做好康復期健康管理。不組織或要求康復期的師生參加劇烈運動。
高等學校
17.高等學校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對校內從事餐飲、物流、保安、保潔等重點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核酸或抗原檢測。
18.除跨地區返校入學確有必要外,高校師生出入校門和校園公共區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證明,其他外來人員進入校園的健康查驗辦法,由屬地或學校征得屬地同意后作出規定。
19.高校校內發生疫情后及時采取減少人際接觸、實施線上教學、調整教學安排等疏散人員措施。
20.高?蒲、實習、考試等相關教學活動以及畢業生就業工作,根據疫情適時作出合理調整安排,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
21.高校校醫院要擴充資源、改善條件、充實力量、提高能力,建立與亞定點醫院、定點醫院和學校附屬醫院的業務聯系和工作對接,設立發熱門診,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面向師生公布熱線電話、提供師生在線醫療咨詢服務。
22.疫情流行高峰期間,高?衫皿w育館、學生活動中心等大型場所增設發熱診療點,提供快速便捷醫療服務。
23.將高校老年教職員工作為重點人群,摸清老年教職員工健康狀況底數并建好臺賬,及時了解其健康狀況和就醫需求,做到“一人一策”。
24.有條件的高?蔀槔夏杲搪殕T工發放血氧儀、藥品等,指導老年教職員工通過居家監測血氧水平等方式,提升重癥早期識別和預防能力。
中小學校和幼兒園
25.根據實際需要和當地條件,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開展師生篩檢、輪檢、抽檢等適宜的抗原或核酸檢測,師生出入校門不再提供核酸證明,其他外來人員進入校園須提供核酸或抗原陰性證明。
26.中小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出現感染者后,學校在第一時間向所在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作出報告,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衛生健康、疾控等部門提出并實施防控措施。當感染者占比較大時,可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停止線下上課、實施線上教學。
27.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做好幼兒的健康監測,確保健康的前提下送園。一旦出現感染者,應及時采取臨時關停措施。
28.中小學校和幼兒園設置師生健康觀察室,為有發熱等癥狀師生提供臨時留觀,并指導家長安全接護學生和幼兒回家。
29.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加強衛生室(保健室)建設,配齊專業人員,強化從業人員專業培訓,配備必要的醫療設施設備和藥品,承擔防疫知識普及、學生患病應急處置等職責。發揮校醫院(衛生室、保健室)的學校健康管理中心作用。
30.中小學校、幼兒園加強師生健康監測,落實晨午檢制度、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制度等,建立學生健康信息電子臺賬,提高疾病監測預警信息化水平。
提 示
本指南適用于高等學校、職業院校、中小學、中職、幼兒園等,其它類別教育機構可參照執行。本指南中相關表述如與《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中的相關表述不一致,以本指南為準。
繼續做好防護 科學佩戴口罩 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特別是家長和學生們 馬上就要開學了 不要馬虎大意! 擴散!提醒身邊其他人!
來源:財聯社、中國青年網、國家衛健委、新晚報
|
|